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数理与统计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78年的基础教学部,1995年为适应学校发展,更名为基础教学学院,2017年为全面深化学校综合改革,进一步提升数学、物理学和统计学等一级学科的学科建设水平,更好地支撑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的建设与发展,更名为数理与统计学院。
学院下设大学数学系、应用统计系、应用数学系、大学物理系、光电物理系、物理实验中心、党政办公室和学生工作办公室。学院设有数据计算及应用(全国首家)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2个本科专业,拥有统计学和光学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应用数学与计算科学(自设)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21年起与马来西亚双威大学(Sunway University)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目前,在校本科生335人,研究生167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107人,其中专任教师97人,教授15人,副教授32人,具有博士学位75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86人(含兼职导师38人)。教师中多人被授予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和上海市育才奖等荣誉称号,学院多次被授予学校先进集体。
学院承担我校研究生和本科生数理类平台课程、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建设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大学物理等校级本科生精品课程以及数理统计及工程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应用随机过程等校级研究生精品课程。学院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强化自己的特色。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全国部分地区(上海赛区)大学生物理竞赛和深圳杯全国数学建模夏令营活动等学科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特别地,2017年至今,我校研究生累计获得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11项、全国二等奖232项和全国三等奖405项,历年获奖总名次稳居全国前列。
学院参与建设上海市心脑血管非编码RNA成药性前沿科学研究基地(培育),拥有校级智能计算与应用统计研究中心、计算物理及其应用研究中心以及数学建模创新实验室、数据计算实验室、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和物理实验室等,实验室面积4000余平方米,具有价值1800余万元的先进教学科研仪器。学院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获批教育部“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单位,与上海金仕达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泰迪科技智能有限公司、深兰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市激光技术研究所、中科悦达(上海)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玫克生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以及国家统计局松江调查队和松江统计局等政府部门签署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校企共建金融统计与风险管理应用联合实验室、生物统计与数智医疗应用联合实验室和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工作室等。
学院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选派优秀教师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宾州州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著名高校做访问学者,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国际影响力。与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同济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保持密切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学院柔性引进名誉教授1名(美国宾州州立大学)、海外名师2名(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和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和海外教师1名(美国乔治亚南方大学)。
2017年至今,学院教师获得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和三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晨光计划、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等7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1600余万元;承担横向课题40余项,到款金额达400余万元;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高水平科研论文250余篇,其中入选ESI全球TOP 1%高被引论文2篇,中科院二区及以上70余篇;发明专利授权6项;出版学术专著5部。在上海市运筹学会和上海市质量技术应用统计学会的支持下,统计学学科连续组织六届统计与运筹青年学者论坛,极大促进了统计学与运筹学等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学院始终坚持“提升基础教学质量为立院之本,强化理工交叉融合为强院之路”的发展理念,不断巩固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健全质量保障机制。展望未来,学院发展潜力巨大,前景鼓舞人心。按照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立的“新三步走”奋斗目标,学院大力实施“人才强校、特色发展、国际化”三大发展战略,为实现学院和学校跨越式可持续发展而团结奋斗!
2024年5月